熱噴涂使用方法和使用用途的技術
熱噴涂使用方法和使用用途的技術
1910年: 線材火焰噴涂技術;
線材火焰噴涂廣泛用于機械部件和化工容器、輥筒表面制備耐蝕、耐磨涂層。對噴槍噴嘴部分作適當變動后, 也可用于噴涂塑料粉末。
20年代: 電弧絲噴涂技術,特點如下:
1) 在鋼鐵構件上噴涂特、鋁涂層,對構件進行長效防護。
2)在鋼鐵件上噴鋁可防止高溫氧化。
3)在鋼鐵件上噴不銹鋼或其它耐磨金屬,用于耐磨蝕防護。
4)在機械零件上嘖涂碳鋼、青銅等材料,用于修復零部件。
5)在塑料制品上噴涂屏蔽涂層等。
6)用電弧噴鋁或噴鑄生產復合銅板。
50年代:爆炸噴涂和等離子噴涂技術
等離子弧焰流溫度高,適合噴涂高熔點材料。涂層密度可達85-98% ,結合強度高達35~70Mpa,噴涂質量遠優于火焰噴涂層。主要用于:
1)耐磨、減磨涂層;
2)耐蝕涂層;
3)抗高溫氧化、抗高溫氣流沖刷、熱障涂層;
4)制造金屬、陶瓷類高烙點復合材料。
爆炸噴涂:
將粉末注入噴槍,同時引入氧—乙炔混合氣,點燃引爆氣體產生3300℃高溫,粉末被加熱并以2倍音速以上速度噴射到工件表面,形成~20mm直徑,~8μm厚的高結合強度和高致密度的涂層。整個涂層由小圓形薄片重疊而成。
1) 航空發動機鐵合金風扇葉片阻尼臺上用爆炸噴涂0.25mn厚的WC,壽命提高10倍:
2)燃燒室的定位卡環上噴一層0.12mm厚Cr3C2 ,壽命提高7倍。
3)目前爆炸噴涂主要用于制備優質耐磨涂層。
60年代: 自熔性合金粉末火焰、等離子噴涂和噴焊技術
80年代: 超音速火焰噴涂技術
超音速火焰噴涂
燃料氣體(氫氣、丙烷、丙烯或MAPP)和助燃劑(02)以一定的比例導入燃燒室內混合,爆炸式燃燒,高溫燃氣經燃燒室上部燃燒頭內的四根傾斜噴管進入銅噴嘴,粉末由送粉氣(Ar或者N2)定量沿燃燒頭內碳化物中心套管送入高溫燃氣中,由高溫高速燃氣帶出噴嘴,高速噴嘴到工件上形成涂層,整個噴槍由循環水冷卻。
90年代: 激光熔覆技術
我國熱噴涂技術是從五十年代開始的,當時由吳劍春和張關寶在上海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專業化噴涂廠,研制氧乙塊焰絲噴及電噴裝置,并對外開展金屬噴涂業務。我國熱噴涂技術起步較早,50年代就發展了絲材電弧噴涂; 60年代某些軍工部門開始研究等離子噴涂:70年代出現了品種和型號較為齊全的噴涂設備和材料,但總的來說進展緩慢,只是到了近些年才獲得了較快的發展。
- 上一條熱噴涂技術的主要特點和材料選擇
- 下一條概述金屬熱噴涂技術的發展